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小学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略

发布时间:2024-04-14 作者:魏小娜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围绕国家教材委员会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部署,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和管理笔谈”专栏,旨在宣传教材研究和教材工作新进展,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一起来看专家的观点——‍教材建设和管理笔谈㉘

魏小娜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坚持的主线,也是教材建设关注的重要方面。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学生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准则、伦理道德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基于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特提出语文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方略。

一是探索语文教材选文组编的脉络,契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缔造的历史逻辑。语文教材编写需要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这些经典文本不仅体现了汉语言文字、文字作品的精美和辉煌,还折射着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历程。可以说,中国语文教材的选编内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缔造的历史文化高度契合。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选文组编时自然贴切地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缔造进程的历史逻辑,如各民族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历朝、历代形成的文学艺术风格如何交相辉映、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辉煌气派;跨时代、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学作品如何围绕同一母题产生,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全部成员共同的精神坐标。

二是创新语文教材叙事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缔造的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语文教材,其文化传承功能的发挥,不只是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识记,而是要形成作为国家公民对本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多元维度完成这一集体记忆的过程,需要教材编写从叙事的角度来创新教材编写手法:不是机械罗列经典文献,而是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我们的民族是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未来走向何方”的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

三是突破语文教材编写的学科界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学科合力。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体会和认同,需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国家观等不同维度来理解,需要从家庭、社区、家乡到国家、民族等不同层次来认同,需要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等多个方面来体会,如此学生才能逐步形成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员的身份认同。各科教材都共同担负着上述的认同教育的任务,但是目前各科教材的编写是割裂的,不利于搭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的“共同场域”。如果我们在编写语文教材时,能够带动其他学科支持恰当的“地点记忆”“视觉意象”和“历史佐证”等,那么不仅有助于编好语文教材,还能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与合力,共同作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